揽翠轩和拢翠庵
水西庄中首位胜景是揽翠轩。在介绍水西庄的所有文献中,都揽翠轩放在第一位,陈元龙来到津门水西庄,写下了《坐揽翠轩与天行述旧》五律二首。汪沆于乾隆四年写的《津门杂事诗》中,描写水西庄时,诗云:“二分修竹三分水,毕竟终推揽翠轩”。表明水西庄以竹为特色,以水面取胜,而建筑景点则以揽翠轩为首。妙玉居住的是“拢翠庵”,而拢字正是揽字的同义词,都有聚合、搂抱之意,“揽翠”最靠近的同义词即为“拢翠”。可以说,水西庄首位胜景揽翠轩,写入《红楼梦》时稍做变化,以“拢翠”来命名妙玉的居所,十分巧妙。
“湘中”阁与“潇湘”馆
大观园中有一座“龙吟细细、凤尾森森”的潇湘馆,居住着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许多故事情节都离不开潇湘馆。如果大观园原型在北方,必须找一处翠竹茂盛的园林,可惜在江北地区,翠竹很难成片生长,私家园林更难栽培。可是在津门水西庄,却有一处翠竹成林的景点,名叫绣野□。《津门杂事诗》中:“惹烟笼月影檀栾,绣野□前竹万竿”。诗自注:“津门少竹,水西庄绣野□前後,栽竹数亩,蓊郁深翠,不减江南”。
水西庄主人查为仁撰写《莲坡诗话》中,有一处“湘中”阁景点,与“潇湘”馆意境完全相似。卷中《黄冈杜于皇浚五月坐雨湘中阁》和《巢民(冒辟疆
)》云: “何处动乡情?湘中阁前雨。极望犹嫌雨点稀,天涯双泪潸然补。此中端不异湘中,湘水湘烟事事同。烟里一枝疑晚霁,欲看乃是榴花红。榴花自燃竹自湿,高竿尽作湘妃泣。更喜新桐叶斩齐,阴森只许黄鹂入。可怜楚客淡无言,窗外又闻急雨喧。此际乡思但求似,安得一□吃啼哀猿。”又云:“吾乡绝境以潇湘为最,而潇湘之胜尤在雨中此阁命名已见真赏。乃以属和,于去国三十年之楚人,读之泣数行下。此真潇湘雨也。”
杜于皇坐雨湘中阁诗,与大观园潇湘馆意境何其相似。其一命名相似,都以潇湘之地命名。其二是景物相似,都以翠竹、梧桐为主。其三心境相似,都是客居他乡,在雨中孤独、悲悯、思乡之情。“高竿尽作湘妃泣”,黛玉号称“潇湘妃子”,“已教泪洒窗纱湿”。
令人深思的是,杜于皇清初避战乱,定居金陵,康熙年间与曹寅多有交往,友情甚深。
杜于皇也有“葬花”雅事,作“花塚铭”,载于文集《变雅堂集》。“余性爱瓶花,不减连林,偿有概世之蓄。瓶花者,当其荣盛悦目,珍惜非常,及其衰颓,则举而弃之地,或转入混渠莫恤焉,不第唐突,良亦负心之一端也。余特矫其失,凡前後聚瓶花枯枝,计百有七十三枚,为一束,择草堂东偏□发,穿穴而埋之。”
“数帆”台与“西帆”楼
水西庄中数帆台是第三位胜景,它位居全园最高处,登数帆台可远眺运河点点风帆,极富情趣。
在数帆台,有江南江北许多诗人墨客留下隽美诗篇,如诗人胡睿烈写下《数帆台晓雨望隔河村落》就十分优美。在《秋庄夜雨读书图》中,数帆台景点十分突出,查礼在提到这幅图时,有一段描述数帆台的情景:“丁巳七月,混茫浩淼合为一水。登数帆台一望弥漫,渔舟客艇出没于烟波之中,亦一奇观也。”
在靖藏本《石头记》中,我们发现了它的踪迹。在这部《石头记》中秦可卿淫丧的地点为“西帆楼”,恰恰是“水西数帆”之缩写。令人深思的是,在“西帆楼”名下有一段重要的脂批:“何必定用西字?读之令人酸鼻”!在脂砚斋的建议下,作者定稿时,不但将“西”字去掉,也将“帆”字去掉,变成“天香”楼(但仍保留一“天”字,暗示天津之意)。“西帆”二字,令人惊奇;“西帆”易名,令人深思。
脂砚斋对作者写作背景十分了解,令雪芹删去第十三回中秦可卿之死的原因,死亡的地点“西帆”楼也要求作者易名。看来原来作者用“史笔”写的“秦可卿淫丧西帆楼”,是有极其复杂的社会背景的,这已经有许多红学家发现并研究。
“秋白斋”与“秋爽斋”
水西庄中有一景点,名叫“秋白斋”,是座有特色的建筑。乾隆二年(1737),闰重九,查为仁、查礼集宾客十余人于秋白斋,宴赏洋菊,分韵赋诗,留下许多颂菊的诗篇。
大观园中有一景点,名叫“秋爽斋”,是探春居住地。在《红楼梦》第四十回中,贾母带领众人两宴大观园,详细描绘了“秋爽斋的布局,提到斋中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的白菊花。“秋爽斋”与“秋白斋”,从斋名上有什麽联系吗?查阅《辞源》发现:“爽”和“白”是具有相同意思的两个字。“白”的意思,有清楚(如清白)、明亮(如东方之白)之义。“爽”的意思,也有清朗、明亮之意,如爽目就是明目之义。“秋爽”就是“秋白”。在这里“白”不是白颜色之义。著名学者瞿秋白取字为“爽”。曹雪芹将水西庄中赏菊胜地“秋白斋”,稍做变化,用“秋白”的同义词“秋爽”来命名“玫瑰花”探春的居所,就是“秋爽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