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戏而懊丧
×月×日
“宝玉,你又没和黛玉交流上!”辅导老师刘宗佑(来自解放军艺术学院,在《红》据中扮演贾雨村)看完我和陈晓旭的表演片断“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后,脸上露出失望的表情。
这两天,我的片断表演总是被否认。
不是交流不上,就是情绪不对。
我望着刘宗佑老师额头上浸出的汗珠,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几位辅导老师对我们顶顶地热心,顶顶地负责任,除了准备自己的角色外,还要抽出时间帮助我们,他们是够辛苦的。
可是他们大多是来自话剧舞台的演员,对舞台表演确实有经验,他们自然是用舞台的眼光来衡量影视的表演。
在他们眼里的“情绪不够”、“没交流上”,也许恰恰是影视表演中禁忌的“过火”和“表现结果”。
作为一个青年演员,我当然只有尊重老师们的意见。
这两天,我感到自己的表演,为了象舞台上那样去交流,为了情绪饱满,一个劲地在那儿做戏给别人看,而已丢掉了影视表演中最本质的东西----生活、自然。
然而我没有经受过影视表演基本原素的正规和系统的训练,只是感觉那种要求不舒服,但不知怎么去改变。
心里好懊丧。
×月×日
上午,排练室。
导演王扶林和几位辅导老师一起审看片断表演。
几天来,都是由老师们辅导,导演亲自出现在这块天地里,还是第一次,我脑子里的弦绷得紧紧的。
我和张莉(扮演薛宝钗)表演的“宝玉宝钗比通灵”刚完,一位老演员摆出权威的面孔,慢条斯理地对我说:“你的表演给我的感觉不是宝玉,倒象是查户口的小警察。”全场哄然大笑。
我被窘得面红耳赤,沮丧得感觉全无。
导演没有吭声,象在思考。
吃完午饭。我忐忑不安地去敲导演的门。我想听听他的意见。
“我感觉你在装小。”王导演说,“你二十多岁,宝玉十几岁,这是个问题。但,不要主观地去演‘小’,那只能给人感到假,年龄问题,得靠化妆,靠服装、摄像、灯光来弥补,而你应该去体验宝玉在不同的环境下的内心情结,然后,把这种情绪真正地体现出来。”
我听着,默默地揣摩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