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钗
贾元春
贾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
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兕相逢大梦归








[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
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
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
把芳魂消耗
望家乡
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
儿命已入黄泉
天伦呵
须要退步抽身早

更多贾元春相关资料
林黛玉
薛宝钗
贾迎春
贾探春
贾惜春
贾巧姐
史湘云
王熙凤
秦可卿
李 纨
妙 玉
昙花与贾元春

昙花难得开花,花夜开晨即萎谢。所以“昙花一现”这句成语,是用来形容事物一出现就很快消失。   

贾元春是贾政的长女,生于正月初一故名为元春,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中,起初掌管王后的礼职,充任女史。不久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后来,蒙天子降谕特准鸾舆入其私第。书中用了几回篇幅写“元妃省亲”贾府流金淌银之盛。然而,虽然如此,元春却称她居住的皇宫是一个见不得人的去处,可见她在帝皇之家既受极权的管辖也无丝毫人身自由的难以言状的辛酸。  

贾元春在书中出场不多,但她既是贾府的政治靠山也是封建家族制造的“金玉良缘”婚姻的支持者。她在一次赏赐礼物给众人礼物的时候,独宝玉与宝钗的相同。这就显示了宝玉择偶问题上的倾向。贾府通过这个贵妃娘娘的关系,促使了贾赦,贾珍,贾琏等人有持无孔地进行打点进贡,太监勒索,开支日繁。也加速了这个封建家族的衰落灭亡。

第五回关于元春的判词,写道: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外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据第九十五回所写,贾元春因病于卯年寅月,十二月十九日逝。存年四十三岁,正应了“虎兔相逢大梦归”,元妃一死,贾府就失去了靠山,大故迭起。所以贾元春贵妃娘娘就像昙花一现,宛如荣宁二府的荣华富贵,盛极一时……

在《红楼梦》所描写的众多女性中,贾元春是一个出场仅有一次的人物。且作者几乎没有从“正面”为我们读者描述一下这位身为贵妃的贾府大小姐的风采。她的形象似乎被一层神秘的面纱裹掩着,看似鲜明却又很模糊。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元春的形象是真实的,是一个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小说人物。她像深夜长空中飞过的一道流星,虽然一闪即逝,可那耀眼的光辉却长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令人遐想,让人思念。

然而,这绝非是因为元春名为贵妃,身价高贵,也不是因为他那“省亲”的仪仗轰动神京、让人羡慕不已。人们传统的观念中固然“望女成风”,但是人们同样知道那梧桐树只栽在皇宫大内,民女既成不了“风”,更难飞到那高枝上去,他们所要看的只不过是一场“虚热闹”。元春的形象之所以打动读者的心,恰恰是那泼天大喜事的后面所掩饰的一派悲凉之雾----元春的“哭”与“泪”。因为那“哭”与“泪”才是真的,表达的是一种说不出的痛楚和辛酸!

翻开《红楼梦》第18回,我们看到随着浩浩荡荡的“省亲”队伍进入贾府之后,元春终于脱下了她那象征着权力和荣华富贵的“凤袍”,恢复他作为贾家大小姐本来的身份和面目。小说中对此有极为细致的描写:

茶已三献,贾妃降座,乐止。退入侧殿更衣,方备省亲车驾出园,至贾母正堂,欲行家礼,贾母等俱跪止不迭。贾妃满眼垂泪,方彼此上前厮见,一手搀贾母,一手挽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邢夫人、李纨、王熙凤、迎、探、惜三姊妹等,俱在旁围绕,垂泪无言。半日,贾妃方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道:“当日既送我到那见不得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说到这句,不禁又哽咽起来。此时此刻,权力、等级失去了威严,黯然失色。只有人性、骨肉亲情在支配着人的行为。此时,元春完全是作为贾母的孙女、王夫人的女儿,李纨、王熙凤、迎探惜等人的姊妹出现在读者面前。小说接着写道:

又有贾政至帘外问安,贾妃垂帘行参等事。又隔帘含泪谓其日:“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这是在父女亲情间说出的久埋在心底里的心声,是对“当日既送我到那见不得人的去处”的最明白、最清楚的注释,也是对封建的皇权的最猛烈的抨击和控诉。荣华富贵买不来欢乐,买不到真实的感情。这是一个深居红墙之内的人才能感受得到、说得出的,对于世俗的百姓来说,是无法理解元春内心世界的痛楚的。

一日的相聚,有多少心里话要倾诉啊!但是分别的时辰无情地到来了。此时此刻,元春的心情又是如何呢?小说中写道:

众人谢恩毕,执事大监启道:“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贾妃听了,不由的满眼又滚下泪来。却又勉强堆笑,拉住贾母、王夫人的手,紧紧的不忍释放,再四叮咛:“不须挂念,好生自养……”贾母等已哭的哽噎难言了。贾妃虽不忍别,怎奈皇家规范,违错不得,只得忍心上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