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燮



  姚燮(1805--1864),字梅伯,一字复庄,号大某山民。他是一位学问渊博、才华横溢、著述丰富的文人。在六十年的生涯中,他留下来各种著述八百余卷(评点除外)。姚燮的文学研究的成就,主要在戏曲研究和《红楼梦》的评点上。他的《红楼梦》评点,可能成于咸丰年间,有《蛟川大某山民加评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后与王希廉评本合编。从《增评补图石头记》看出,后与王希廉、张新之三人合评的《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在光绪年间一再翻印,十分流行。他的评点中对小说的人物描写、结构艺术、语言特色等加以评论,而大部分比较简单,但他特别重视每个故事的发生时间,比较详细的考证整理出来。因此后人评价说:“山民殆谱录家也”。   

  他另外撰写《读红楼梦纲领》(民国以后铅印本改题为《红楼梦类索》),分为《人索》、《事索》、《余索》三种。《人索》编叙贾氏本族及王公勋威及至书中出现的杂流人品。《事索》记有器物、诗文等。《余索》中包括《丛说》《纠疑》《绪字撰述提要》,其中重要的是《丛说》,举凡小说中人物的生日、死亡人物之不同性状、府中各人的月费、府中出纳之财数、园中之韵事凡可统计、列出者均为写出。前人说“山民评无甚精义,惟年月风时考证甚详,山民系谱录家也”(《忏玉按丛书提要》)。是在其他红学文章中比较少见的一种资料性的成就。

  他的评点本中收录的总评八十条,其中四条是姚燮所写,而其他七十六条实际上是姜祺的文章。这个评论来自姜祺的《红楼梦诗》一百四十四首的附批,都是咏书中人物的。姚燮对《红楼梦》是极为推崇的,以至称它为“空前绝后之书”,他不像护花主人王希廉那样平允,也不像太平闲人张新之那样归之于玄理,而是略带着一种偏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