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者林松瑛说“贾宝玉是个唯美主义者”。当然,如果将贾宝玉类比于近代西方的唯美主义者,那当然是荒谬的。不过,如果从借用这个名词说明他的某些思想特征来说,却不是毫无理由的。
贾宝玉对美的东西,确实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追求和向往。他的爱红,爱一切美丽的少女而又不存欲念,正是这种耽美情绪的表现。应该说,《红楼梦》里那片盎然的诗意、蕴藉的美,也是和此相适应的。我们说在贾宝玉的身上,曹雪芹注入了自己的血肉,寄托了自己的希望和理想,在这个耽美的问题上,也是如此。他的“悼红”,它和林黛玉的“葬花”、“冷月葬花魂”也是一致的。“悼红”就是悼念花的凋落、美的消失----一句话,就是悼念美好东西的被毁灭。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描写的以十二金钗为代表的所有女子,都属“薄命司”----都是悲剧人物,这一个个人的悲剧命运和悲惨下场,意味着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春残花落、红消香断。
可以说,美的追求、美的向往,是曹雪芹思想性格的根本特征之一。他对事物的取舍、人物的臧否,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以美的标准作衡量的。所以,他看待生活、认识生活,也就在“美”这个角度上看出了封建主义的破绽----它是焚琴煮鹤、斫树摧花地毁灭一切美好事物的,他也就从这里找到突破口,进而对一切礼法制度、道德、伧理观念,在不同程度、不同范围内产生了怀疑、不满、乃至否定。
从这个意义看来,曹雪芹确有一种耽美的倾向----这种倾向在塑造贾宝玉形象,及规定作品的思想面貌和艺术风格上,都起了很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