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琐记
从“怡红”到“悼红”


  《红楼梦》里对于“红”有一种特殊的爱好。主人公贾宝玉爱红:爱红粉、红妆、红颜,爱吃胭脂。他的住处叫《怡红院》,号叫“怡红公子”、“绛洞花主”。在神话故事里,他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林黛玉也是“绛珠仙草”变成的“绛珠仙子”。

  作者对于“红”何以有如此这般的偏爱呢?

  如果我们不带贾政那样观点的话,就不能不看到:这个红的意义就不仅仅限于红粉、红妆、红颜……而更主要的“红”是指一种诗的意蕴、美的象征。虽然也包括红粉、红妆……而且占着最主要的地位,但那也是从诗的、美的意义出发,而不是以“女色”的、性的观点看待。因而贾宝玉对大观园里的年青、美丽的女子的无分彼此的、一视同仁的关怀、爱护和体贴,而不存猥亵之念、侮弄之心,就是因为他并不象世俗男子那样地视她们为性的代表,占有的对象,而是看成了诗的象征、美的化身。故“昵而敬之”,一个“昵”字表示了无限的亲近、眷恋;一个“敬”字,又充分道出了宝玉那种对女性的尊重之意和爱护之心。这正如珍爱优美的诗篇和不朽的艺术品那样,它是无私、无我的。因为无私、无我,所以“自己烫了手,倒问别人疼不疼”、“大雨淋得水鸡似的,他反去告诉别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罢!’”----这种无私、无我的性格,正是一个有着赤子之心,有别于“皮肤滥湿之蠢物”的当时极其少见的“新人”的性格。

  宝玉,正因为他太爱红、爱美、爱诗,而“霁月难逢,彩云易散”----一切美好的东西,在那“风刀霜剑严相逼”的黑暗时代里,是难以永存的,会被摧残、毁灭的。——死金钏、死晴雯、死尤二姐、尤三姐……他目睹一个个美好生命的毁灭,正如目睹一片片落花的飘零,一朵朵流云的消逝一样:他哀悲、惋惜、悲痛……林黛玉的“忍踏落花来复去”,惜落花堕入泥溷,筑芳冢“葬花”----唱出可以作为《红楼梦》的主题歌的《葬花词》,其所想、所感,和宝玉正是一致的。他们的心,正是相通在这个爱红、爱美、爱诗的“一点灵犀”上面。他们这种思想、感情是当时一般俗人所无法理解的。脂砚说:“恰恰只有一颦儿可对”,所以,二人结成了生死知心。

  应该看到:这种爱红、爱美、爱诗的嗜好,和曹雪芹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这正是他谱写出来的心曲,抒发出了那种出自内心的感情。所以,他将自己住处题名曰:《怡红院》,正好和《悼红轩》相对,说明了他是“有红则怡,无红则悼”的。这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我们不赞同“自传说”,不过,应该承认:在贾宝玉的身上,也注入了曹雪芹自己的血肉,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希望,除了曾概括脂砚等人的“幼年往事”及其他人特征外,也还有“自写其照”的地方的。----从“怡红院”到“悼红轩”的命名,可以窥探出作者创造《红楼梦》----贾宝玉的真实消息。

  那些否认《红楼梦》为曹雪芹所作的论者,如果否认不掉《悼红轩》确为曹雪芹所自题的轩名,也就动摇不了他的著作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