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的讨论中,不少人认为《风月宝鉴》是《石头记》以外的另一部“旧稿”。今天的《红楼梦》就是将这部“旧”稿掺入进去“改造”而成的。有人认为这部“旧”稿亦系雪芹所撰,有人则认为系“石兄”或“曹俯”所作。并多方探求《风月宝鉴》的原来面目,有人竟据此否定曹雪芹的著作权,认为他不过就这部“旧”稿作些“增、删”而已。
实际上,《红楼梦》第一回叙述了“石头”所“记”的故事名为《石头记》后。各种版本都有这样相同的一段话:
从此空空遁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改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甲戌本有“吴玉峰题曰:《红楼梦》。)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篡成目录,分成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这里以二分法将《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等四个题名列为一方,而将《金陵十二钗》一个题名单独地列为一方。这个“两方”,显然就是“两稿”:即“新稿”和“旧稿”。----“旧稿”同时拥有四个题名,“新稿”只有一个“题名”。作者也说得很清楚:“新稿”是在“旧稿”的基础上进行“披阅”、“增删”工作的。由此可知:《风月宝鉴》只是“旧稿”的四个题名中的一个题名,并非另外还有一部稿子。同时,可以看出:《石头记》这个题名领先,《情憎录》次之,《红楼梦》又次之,《风月宝鉴》列在最后。----后来居上,此名又有囊括全书的“所历不过红楼一梦”的题旨,也就成为“旧稿”的全书之名。脂砚斋故称为“旧有《风月宝鉴》之书。”
这样,就可知:脂砚斋在“重评”时所说的“仍用《石头记》之名”,乃是说在“新稿”中将“旧稿”的《风月宝鉴》的题名改掉,复用《石头记》之名。同时,这也就可知:脂砚斋所说的“睹新怀旧”的所“睹”之“新”,乃经过十年增、删的“新稿”之“新”;而所“怀”之“旧”,则为同时具有四个题名,而以《风月宝鉴》为主名的“旧稿”之“旧”。----那么,既然《石头记》已“仍用《石头记》之名”,脂砚斋所说的“故仍因之”又指什么呢?这是因为《石头记》系甲戍“重评”时所改用,“初评”当在甲戍以前,那时还没有“改”,仍是用的《风月宝鉴》之名。这也就可知:“初仍因之”者,应指“重评”以前“旧”名尚未改之时而言也。
所以,裕瑞在《枣窗闲笔》里也说:“闻旧有《风月宝鉴》之书,又名《石头记》。”可见《风月宝鉴》即《石头记》旧稿的题名,二者是一而二、二而一,同系一体的,并非另外还有一部书。有关《风月宝鉴》的种种猜测,及由此而发生的一切公案,都是建立在臆想的不可靠的基础之上,所作的种种推论也都是架空的,不能成立的。
|